昨天,《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修改稿)》在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提交二審,盡管沒有挑明是否會以機動車限購、限行等方式防治霧霾,但修改稿規定,如果要采取控制機動車保有量的措施,會先公開征求公眾的意見,并在實施30天前向社會公布。
有了杭州一夜限牌的前車之鑒,今年南京也一再傳出限牌的風聲,讓不少市民提前踏入有車一族的行列。《條例(草案修改稿)》中提出,如果采取控制機動車保有量的措施,應當公開征求公眾的意見,經過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并在實施30日以前向社會公告。這就意味著江蘇各城市即使做出限牌的決定,至少會有30天的緩沖期。
上周末,南京又出現了重度污染的天氣。根據江蘇此前的要求,空氣污染指數到達一定數值將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本次審議的修改稿列出了部分明細措施。如在大氣受到嚴重污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危害人體健康和安全的緊急情況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按照規定程序,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重污染天氣的預警信息。
按預警級別,啟動應急預案的地方政府可以責令有關企業停產或者限產,限制部分機動車行駛,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停止或者限制易產生揚塵的施工工地作業,禁止露天燒烤,停止幼兒園和學校戶外體育課,以及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應急相應措施等。
對于設區的市、縣(市)一級人民政府,《條例(草案修改稿)》允許他們根據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規劃,合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限制市區摩托車的保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