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一個是中國民族汽車工業的先驅,正在萌生打造一款高檔車的愿望,一個是高檔車先鋒,正在尋求進入中國市場的時機。1988年5月17日,歷史性的牽手,開創中國高檔車合資合作的先河,從此,以合作典范之姿,助推中國汽車產業不斷成長,書寫下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確認過眼神 一汽與奧迪:“你就是對的人”
進入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下的中國對轎車的需求日益迫切,面對當時國產轎車產品單一、產量不足的窘境,中國一汽首當其沖擔負起規劃中國轎車產業發展的重任。時任一汽廠長的耿昭杰認識到,中國的汽車工業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引進國外先進的高檔車技術,通過組裝生產,將其消化吸收,從而掌握中高級轎車的自主知識產權,進而振興中國汽車工業民族品牌。彼時,正在冉冉上升的奧迪品牌已經萌發出復興著名高檔車品牌的強烈愿望,得知一汽正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合作,遠在德國的大眾公司董事長哈恩眼光敏銳地捕捉到這是奧迪進入中國發展的絕佳機會。
幾經交涉,最終“確認過眼神,你就是對的人”,一汽與德國大眾達成合作。1988年5月17日,一汽與奧迪正式簽署“關于在一汽生產奧迪的技術轉讓許可證合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檔轎車的技術轉讓合同。此后30年,雙方不斷深入合作,砥礪耕耘,創造了行業內數個第一,對中國乃至全球的汽車工業產生了重要影響。
30年攜手共進 譜寫行業一個又一個里程碑
中國一汽與奧迪風雨同舟30年,從最初的一款車型到目前豐富至7款,涵蓋A、B、C、Q級車,囊括轎車、SUV等多種用途,一汽奧迪創造了中國高檔車歷史上一個又一個里程碑:率先實現國產、開創軸距加長,成為第一個突破“百萬”銷量的高檔車品牌……
一汽奧迪作為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高檔車品牌,樹立了中國用戶對于高檔車產品的認知。八十年代,高檔轎車在中國百姓生活中幾乎還是空白,第一臺國產奧迪100流線型的車身設計,穩重大氣的外觀,精致細膩的內飾工藝,定義了“高端”轎車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高級轎車的現代化生產,就是從奧迪100開始的。奧迪100的成功,實現了一汽生產高檔轎車硬件實力和生產經驗從無到有的飛躍。
奧迪看到了中國高檔車市場的發展潛力,1995年12月18日,一汽、大眾及奧迪三方共同修改并且簽署了合資合同,奧迪系列產品作為合同產品正式納入一汽-大眾公司生產。合作之初一汽奧迪就以滿足中國用戶需求為核心,雙方 “聯合開發”奧迪A6(C5),首創轎車加長版先河就是其尊重中國消費者市場的佐證。奧迪A6(C5)在原型設計初期就充分考慮加長因素和相關數據的融入,從頭到尾很多部件專為中國加長版車型設計,以確保加長后的整車在性能、安全、美學等諸多細節的完美特征。中國版奧迪A6(C5)比全球版軸距加長了90毫米,到2005年被新C6取代的6年時間里,銷售二十多萬輛,獲得了極大的市場成功。奧迪A6(C5)首創的加長版,也因此成了中國轎車市場同級別的標桿,引領了后來的加長之風。
一汽與奧迪攜手共進30年,給中國的高端車市場帶來了勃勃生機與活力,到2017年,一汽奧迪連續30年摘得中國高檔車市場單一品牌年銷量桂冠。可以說,一汽與奧迪的牽手和發展是中國高端汽車合作成功的典范之作,成為后來者的跟隨樣板。
砥礪耕耘 “全價值鏈本土化”彰顯絕對優勢
一汽奧迪是在中國開啟本土化進程最早、也是本土化程度最深的高檔汽車品牌。在長達30年的合作過程中,一汽與奧迪共同造就了“在奧迪全球統一標準基礎上,以‘全價值鏈本土化’為核心的一汽奧迪模式”。“奧迪全球標準”和“全價值鏈本土化”成為一汽奧迪在中國取得輝煌成就的兩個關鍵因素。而“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出來的 “全價值鏈本土化”理念,也為其后的合作企業提供了實踐指引。
奧迪Q工廠建成投產
如果說產品、銷量、利潤和品牌影響力是衡量一個企業成功的標準,對于第一個闖入中國市場的高檔汽車品牌一汽奧迪來說,可能還遠遠不夠。合作之初一汽就認識到,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土資源來生產和經營奧迪,才能在全價值鏈上提升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的整體水平。從合作初期的求同存異,經歷磨合過程中文化思維的碰撞交融,到徹底扎根本土市場,一汽奧迪建立了與中國社會和消費者之間高度認同的價值觀,成為雙方攜手創造中國高端車市場繁榮發展的保證。
1996年,一汽奧迪在北京設立了售后服務部,并在北京建立了一支由汽車銷售、市場開發、公關和售后服務等專業人員組成的團隊,這是中國高檔車品牌首次引入營銷概念。2000年,一汽奧迪全球統一標準的國內首家高檔車4S經銷商店開業,其高標準的銷售服務體系正式進入中國。奧迪“同一星球、同一奧迪、同一品質”的理念在中國市場深入人心。
如今,一汽奧迪“全價值鏈本土化”全面開花。在研發領域,奧迪亞洲研發中心的成立,成為 “本土化”進一步在中國深入發展的標志。在生產領域,長春和佛山兩大高檔車生產基地的南北呼應意味著一汽-大眾奧迪具備了生產體系的復制與再造能力。采購體系,一汽-大眾奧迪大部分國產車型的國產化率均遙遙領先于競爭對手,并帶領大量本土供應商進入奧迪全球采購體系,參與全球零部件的競爭。在營銷領域,一汽奧迪打造了強大的銷售網絡和多元化的服務終端。人才培養更是一汽奧迪本土化進程不可忽視的重要標志,30年來的中德合作,為中國汽車行業培養了大量頂尖人才。
技術引領 搶占中國高端車市場智造新高地
從合作之初,一汽奧迪就注重技術研發和積累的本土化發展,這是其永久占領細分市場領導地位的關鍵保障。一汽奧迪在奧迪200車型上便開始了根據中國市場需求進行本土的適應性開發。奧迪A6(C5)實現了整車全球同步研發、引入,從整車到零部件全部符合奧迪全球統一標準。到2003年基于B6平臺奧迪A4的到來,使國產汽車的電氣化水平大幅提高,開啟了奧迪高檔車在中國市場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的大幕。
2012年,新一代奧迪A6L(C7)下線,注重的不再是“二次開發”、“同步開發”,而是在產品設計之初,就將滿足中國消費者市場需求作為首要任務,打造出十余項中國市場的專屬裝備,新A6L被譽為“中國的奧迪”,為中國高檔C級車市場樹立了全新標準。本土化已經成為奧迪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的最強有力保證,一汽奧迪的生產本土化目標,使其制造工廠的技術裝備水平、現場管理水平與勞動生產率達到了世界級標準。
30年只爭朝夕,一汽與奧迪持續努力擴大在中國的本地化生產并引入更多車型,不斷向中國消費者提供極具吸引力的高端汽車、先進技術和高端服務,持續搶占中國高端轎車市場智能制造新高地,樹立了合作高端車市場的新標桿。
不忘初心 持續打造高端車合作樣本典范
2018年,在我國改革開放步入40周年之際,一汽奧迪迎來成立30周年。作為中國高檔車市場的拓荒者和先行者,一汽奧迪三十年來,始終勵精圖治,從開始的技術轉讓到如今坐擁世界級的生產制造水平,通過全價值鏈本土化模式,一汽奧迪取得了一系列無法復制與跨越的積累與成就。
30年不輟耕耘,一汽奧迪已經牢牢樹起“精益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的理念旗幟,持續引領帶動中國高端車產業闊步前行。
一汽與奧迪攜手共進30年載,不僅在經濟、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產業鏈機制、營銷理念、供應商體系、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都對中國現代汽車工業的發展起著無法替代的輻射和滲透作用,理所當然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合資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