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說起高端交通裝備,很多人腦海中會出現一些歐美國家的知名企業。但我國高端交通裝備龍頭企業中國中車,卻在美國市場上刮起了一陣“中國旋風”。
自2014年首次登陸美國以來,“中車制造”在3年之內進入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費城四大城市,獲得地鐵和通勤客車訂單1359輛。最近半年內,先后在波士頓、洛杉磯獲得184輛地鐵訂單,在費城獲得45輛通勤客車的訂單。
難能可貴的是,中國中車不僅實現了整車產品的輸出,還實現了核心部件的輸出;不僅實現了產品的輸出,還實現了產品、技術和資本的全要素輸出;中國高端軌道交通裝備在美國的市場正逐步打開。
我國高端裝備出口美國的產品并不多,但是隨著中國中車近日再次獲得美國市場高端交通裝備的訂單,即64輛洛杉磯地鐵車輛和費城45輛通勤列車的訂單,美國市場的大門逐漸向中國高端軌道交通裝備打開。2016年3月,中車四方股份公司中標芝加哥846輛、金額總計13億美元的地鐵車輛項目,按照當地相關法案要求,該訂單必須本地化率達到60%并在當地進行組裝。中車四方美國公司總經理劉成永表示,“芝加哥有軌道交通制造的基礎,從勞動力、技能工人角度考慮還是有很好的基礎,正好項目本身也是芝加哥的,所以我們選擇芝加哥在美國的基地。”
劉成永說,芝加哥工廠投產后,每年產能將不低于168輛地鐵車輛。新廠將成為芝加哥36年來的首家地鐵車輛制造廠,讓這座城市重新崛起成為地鐵制造基地,還可以為當地帶去169個就業機會,“工廠建成投產以后,因為這是我們長期的在美國的一個基地,會在當地招聘制造過程中的一些產業工人,當然也包括技術和管理人員。根據項目測算和基地的產能規劃,至少可以解決169人以上的就業機會。”
中國制造的地鐵為何能受到美國市場的青睞呢?中國交通運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紅昌認為,過硬的產品、技術和高性價比是中國制造取勝的關鍵所在,“說明中國裝備制造業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高度。特別是在地鐵車輛和250公里高鐵裝備方面已經實現了自主研發和自主生產,絕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我們自己生產制造的,這對我們中國‘走出去’戰略有很好的支撐作用。第二,也說明我們產品的性價比已經被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所廣泛認可。西方國家在采購我們設備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性能和價格,可見我們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已經達到一定水準。”
中車四方美國公司總經理劉成永感慨地說,從以前只賣產品,到現在產品、技術、資本的全要素輸出,憑借自身過硬的產品和技術,中國中車在美國市場實現了從“走出去”到“留下來”的華麗轉身,“實際上中車所擁有的的技術,在軌道交通制造行業,我們的水平、技術水準,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之前我們對海外市場的出口,更多的只是出口一個產品,往外賣東西,并且往美國、歐洲這些發達國家賣東西也少一些,更多是向中等發達和第三世界國家出口,現在像美國這個項目我們實現了從產品的出口到產品加技術加資本的整體輸出模式的轉變,實際上也響應國家‘一帶一路’高端制造業技術資本的輸出。”
中國交通運輸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紅昌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需要通過產業、項目落地來帶動,中車的本土化戰略將會帶動我國軌道交通產業鏈的整體出口,進一步拓展中美間全方位商業合作的空間,“中國產品進入到美國后是中國產業鏈的一個延伸,這個地鐵進入美國后必然就會涉及到相應的零配件,維修,以及相關產業配套的問題,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中國跟其他企業、地鐵的使用方會形成更加深入的經濟合作關系,所以初步看起來是地鐵車輛的出口,未來將更多為我們拓展中美間商業合作、全方位的合作奠下了更好的基礎。”
未來,“中車制造”將停靠波士頓久負盛名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走過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抵達洛杉磯影星薈萃的好萊塢,穿行在費城,在世界最發達的市場、在通向世界的窗口城市展示“中國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