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車市的關鍵詞是什么?“購置稅減半”來得有些晚,底氣稍有不足;“新能源”和“SUV”足夠火爆,或許應該上榜;而最沒有懸念的,當屬“官降”。
上海車展前夕的4月,上海大眾突然宣布對多個車型降價促銷,隨后長安福特、北京現代、上海通用紛紛響應,而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同時表示將緊跟汽車市場動向,在購置稅、車船稅等方面做出降低購車成本的舉措。從未出現過的“官降”潮,隨后又迅速蔓延到奔馳、捷豹路虎等豪華品牌和長安、哈弗、奇瑞等自主品牌。曾被冠以“神車”稱號的某款SUV,當年需要加價5萬元才能提到現車,而如今據說在北京足足優惠5萬多,來回便是近10萬元的差價!
從“加價提車”到“賠錢賣車”,車企價格戰愈演愈烈的背后,是中國車市的轉變——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今年1至11月,汽車產銷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8%和3.3%。全年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左右幾成定局。進入本世紀以來,從平均增速24%到7%,再到3%,中國車市是否出現拐點尚難定論,但從高速增長轉入“微增長”已成事實。
“官降”到底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盡管不少媒體一開始就預測“收效不大”,但2015下半年的車市確實迎來了一波“報復性”反彈。以上海大眾為例,下半年拉出一條大陽線,1~11月銷售數據,僅朗逸家族就銷售了42.8萬輛,桑塔納、途觀銷量均超過20萬輛。北京現代旗下ix35和勝達的銷量也分別增長50%。
(編輯:馬麗麗)